新闻中心

返回上一页
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工程建成过半
时间: 发布者:3hfxm 点击数:

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工程建成过半.jpg

    继深水深槽、基槽回淤之后,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又攻克“龙舟水”这一技术难关。

 
  6月中旬,E17沉管顺利完成了水力压接,经贯通测量,沉管轴线、高程、纵坡符合建设的设计要求。至此,建成的隧道总长已经达到2925米,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完成过半建设。
 
 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长5.6公里,由33节沉管进行对接而成。每个标准沉管长约180米,重达80000吨,采用工厂法预制,浮运至13公里外的施工海域进行沉放对接。
 
  据介绍,E17沉管安装首次进入龙鼓西天然水道,施工正值珠江流域汛期,除存在深水深槽和泥沙异常淤积风险外,“龙舟水”带来的大径流造成落潮期海流流速倍增,流场变化更为复杂,并出现盐度跃层。三种风险叠加,改变了前16次沉管安装海域流场规律,超越了以往沉管安装的经验。
 
  为确保沉管预制施工有序衔接,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部进行了“龙舟水”专题研究,开展大规模、高频率的海流实测,组织多次模拟推演,全面梳理风险,审慎科学决策。
 
  9日22时30分,在10多艘海事警戒船的护卫和12艘大马力拖轮的拖带下,E17沉管顶着湍急的海流驶向施工海域,顺利通过转向区并抵达施工海域进行系泊作业,完成沉管沉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。
 
  10日15时30分,伴随着“津安3”安装船指挥舱内各监测组技术保障人员严谨的报告,E17沉管经数轮沉放调整顺利着床,完成水力压接,与已安装沉管精准对接。
 

    注:龙舟水

  在民间,人们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前后所下的雨,形象地称为“龙舟水”,诗云:“孩童不晓龙舟雨,笑指仙庭倒浴盆。”形象地描绘了龙舟水的滂沱之势。

  历史:“龙舟水”几乎年年都有

  根据历史气象资料(1961-2012年)统计,广东龙舟水期间平均雨量为317.6毫米,占全年总雨量的18%。龙舟水最多的年份是2008年,总雨量达625.6毫米,较常年平均值偏多近1倍,有19个县(市)降水量破历史同期最高记录,同时也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“龙舟水”;2006年“龙舟水”雨量仅次于2008年,为571.7毫米。

  “龙舟水”几乎年年皆有。伍红雨说,每年5月和6月也是华南地区一年中降水量最多、出现暴雨最频繁的月份。但历史上也出现龙舟水不明显的情况,历史上“龙舟水”雨量最少的是2004年,仅为133.7毫米。

  历史上影响较大的“龙舟水”有:1987年5月20日,广东陆丰24小时共测得915.6毫米的降雨记录。1982年5月中旬,北江流域持续4天特大暴雨,清远市区1小时降雨量达到154.8毫米。

  成因:与夏季风冷空气都有关系

  端午节前后是华南天气变化最复杂的时期。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良勋介绍:龙舟水的成因与南海冬夏季风的交替密切相关。南海夏季风一般于5月中旬(今年是5月13日)爆发,季风爆发后推进影响到华南并产生季风对流降水。同时,北方冷空气对华南“依依不舍”。虽然每年进入5月之后,来自热带海洋的暖湿气流势力不断加强,南岭山脉以南地区气温已逐渐升高,天气转热,但冷空气决不甘心就此“向北撤退”,冷暖空气交汇造成锋面降水,因此在季风降水和锋面降水的共同影响下,5月下旬至6月中旬广东往往会出现大而集中的降水,亦即“龙舟水”。